养猪笼草挺简单的,保持湿润、通风好就行。这植物是热带的食虫植物,主要生长在热带亚洲地区。它有个特别的器官叫捕虫笼,形状像猪笼,所以叫猪笼草。在中国海南,它还被叫做雷公壶,因为它像个酒壶。这种植物因为原生地土壤不好,所以要通过抓小动物来补充营养。
猪笼草喜欢温暖、湿润、半阴、通风的环境。不耐寒,怕干燥和强光。最适合的生长温度是25℃到30℃,低于15℃就会停止生长,10℃以下容易冻伤。种植时可以用吊篮、吊盆或者透气好的素烧盆,用一些既松软又保湿的基质,比如水苔、泥煤土等。酸碱度要调到pH4~5。每两三年要换一次盆,最好在春天新根还没长出来的时候换。
水分对猪笼草很重要,需要经常喷水保持湿润。春秋每天浇一到两次水,夏天每天三到四次,冬天一到两天一次。为了保持环境湿润,除了浇水还要定期在周围洒水或喷雾。越热的季节,湿度要越高,这样猪笼草才会长得旺盛,长出漂亮的捕虫囊。
采光方面,猪笼草喜欢光线充足但又怕强光直射。光线不足会让植株长得弱小,叶子和捕虫囊变小,甚至长不出来。光线强度要看不同种类的需求,可以通过捕虫囊的颜色来判断。夏天要避免强光直射,可以用遮阳网遮阴,秋冬则要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。
施肥方面,猪笼草要求比较严格。每年春末到中秋期间,每月施一两次淡薄的有机液肥或高稀释倍数的商品液肥。施肥过多或过少都不好。如果施肥不足,捕虫囊会长得少且颜色暗淡;施肥过多,则会导致营养过剩而影响捕虫囊的形成。因为在野外,猪笼草通过捕虫囊捕捉并分解昆虫来获取营养。
标签:猪笼草